一张纸,传承千年再出发!
一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传承千年历史悠久。
一张纸,质量佳、技术精、品种多、宜书画,非遗技艺载誉四方。
刚刚过去的八月,2022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暨嘉年华活动在夹江热闹举行,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书画纸之乡”,再次走到了聚光灯前,接受世人关注的目光。
从独特的文化名片,到重要的特色产业,夹江在“一张纸”上挥笔作画,以纸“传承”、以纸“提名”、以纸“富民”,“千年纸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展示
非遗活起来 千年纸乡焕新生
话筒前,27岁的杨宏伟代表母亲陈秀君作交流发言,围绕自家状元纸坊的今与昔,讲述夹江竹纸的传承发展;听众席,来自全省的专家学者、书画传习导师汇聚,大家认真聆听,掌声不时响起。
这是今年8月下旬,在夹江举办的中国书画传承发展研讨会上的一幕。“我家祖祖辈辈造纸,夹江竹纸对我来说不仅是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源于生活、融入血脉的一部分。”作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宏伟如是说。
夹江大千纸故里研学现场
夹江自古就有“蜀纸之乡”的美誉。据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从选料到成纸共15个环节、72道工序,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制作工艺。抗战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后两次造访夹江马村,与当地纸农共同试制宜书宜画的新型纸张,夹江手工造纸的生产达到鼎盛,年产量约8000余吨,居全国之冠,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国之二宝”,在中国传统书画纸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老传统要焕发新活力,人才是关键——在夹江传统书画纸的重要产地马村镇,“95后”的杨宏伟,便是新生代的一员。
“那时我家还叫弘扬纸厂,从小耳濡目染,每天放学回来就帮着家里造纸。”作为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4代传人,杨宏伟从爷爷、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占尧手里继承了这门技艺。2020年,在外工作的他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纸坊,推出“仿古长纤维”等广受好评的纸品,并带动纸坊发展研学体验,弘扬传承纸文化。
“围绕纸文化品牌,传承古法造纸技艺,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更多杨宏伟这样的年轻人。”马村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婷告诉记者,马村镇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持续培育发展新的非遗传承人,发现挖掘全产业链“新生力量”,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
平台搭起来 活态传承绽光彩
近年来,夹江将非遗保护及纸产业发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从设立基地、组织培训、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等入手,尽力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现场
“目前全县共有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6人。”夹江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曾冬梅介绍,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夹江致力于搭建平台,加强品牌建设、宣传展示、对外交流,持续扩大夹江竹纸影响力。
积极“走出去”——连续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济南“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连续11年组团参加北京“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连续多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及四川省“旅博会”等,参加市、县组织的旅游文化商贸宣传活动上百次,充分宣传展示夹江书画纸,有力推进产业交流发展。
主动“请进来”——推动全省书画传习大会常态性举办,连续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文房四宝博览会等,全国专家学者齐聚夹江;举办“中国•夹江蔡伦先师祭祀大典”民俗文化活动,建设大千纸故里、夹江年画研究所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精彩的研学游、体验游吸引八方游客。
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现场
非遗赋能、文化铸魂,书画之风吹遍夹江内外,更吹进下一代心里。
“夹江在全省率先开展书法教育进课堂,申报市级课题、指导全县中小学建设书法室,并选择10所实验学校推进研究。”夹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书法进校园”活动蔚然成风,有效形成“中国书画纸之乡”传承传习的良好氛围。
“在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的同时,我们还将围绕夹江年画、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两个国家级非遗,继续开展传承培训活动,推动非遗品牌建设。”曾冬梅告诉记者,夹江正与四川美院等高校密切合作,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批非遗文创产品。
产业强起来 文旅融合新样板
近年来,夹江明确把纸产业纳入全县五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推进传统手工竹纸技艺与现代造纸工艺有机结合,促进夹江书画纸技术革新、质量提升和新品开发;制定《夹江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政策激励机制,完善对纸农、非遗传承人和书画纸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纸为媒、广交天下客,曾经的夹江因纸而兴,如今的夹江以纸富民。
据统计,当前夹江县纸产业分书画纸、生活用纸和包装装潢用纸三大类。其中,仅各类书画纸加工销售企业就达4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书画纸占到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年综合收入达50亿元,产品出口新加坡、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陈秀君(左)正在查看新开发的弱碱性竹书画纸
“非遗光有传承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秀君说,她家的状元纸坊正与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作,通过技术研发改进工艺,开发弱碱性竹书画纸。“新品已取得初步成果,预计很快能和大家见面。”陈秀君告诉记者,新品不仅耐长久保存,还可用于古籍书画修复,推出后将有效填补市场空白,具有差异化发展优势。
而在马村镇,围绕夹江手工造纸的核心地石堰村,系列“非遗 ”文旅、农旅项目已在路上。“包括石堰村史馆、枷担桥老街、传统工艺工作站、大千纸坊生态博物馆群落等建设内容,未来将打造为‘中国纸乡第一村’。”王婷介绍,在杨湾村,“产销游一体”的古法造纸、研学和电商销售直播示范区也在建设中,预计10月完成,用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纸文化相关产业多样化发展。
擦亮“中国书画纸之乡”金字招牌,夹江探索“文化 旅游 产业”发展路径,以纸为媒、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剑指百亿综合产值。一张纸,传承千年再出发。
主办单位:夹江县融媒体中心 承办单位:夹江县网络舆情中心 制作单位:夹江新闻网站制作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夹江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夹江新闻网凯发k8线路检测的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传真:0833-5657700 e-mail:xbcd@xbcd.net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川新备 06-100048
川公网安备 51112602000106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