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研学活动开启 300余名学生零距离感受夹江古法造纸
8月25日,“千年纸乡”乐山夹江,一场妙趣横生的研学之旅盛大开启。参加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的300多名学生走进大千纸故里研学园,开展夹江古法造纸历史和工艺研学,体验流传千年的造纸技艺,感受书画艺术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据了解,本次研学活动分2个批次、7个小组进行,研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蔡伦造纸故事、夹江古法造纸的历史与现状、古法造纸72道工序、张大千与夹江古法造纸的渊源,参观手工造纸生产车间等。
刚走进园区,同学们就被一道古韵悠长的浮雕墙所吸引。
“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簾、榨以水、刷以壁、整以纸。”研学导师马雪娇介绍,浮雕墙上这30字的内容,展示的正是古法造纸72道工序中十大主要工序。
浮雕墙古法造纸十大主要工序引发学生关注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造纸先师蔡伦的雕像前,蔡翁祭拜仪式随即举行。马雪娇介绍,在夹江的造纸槽户中,至今流传着这一独特的习俗。伴随着诵读诗文虔诚的童音,思绪仿若回到千年前。
蔡伦祭拜仪式
漫步夹江竹纸文化长廊,手工造纸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夹江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被钦定为“贡纸”和“文闱卷纸”。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夹江县被授予“中国书画纸之乡”称号。
在古法造纸72道工序展示区,清脆的竹麻号子骤然响起。只见几位工人师傅站在篁锅边沿,一边用舂杆反复来回用力捶打,一边有节奏地唱着劳动号子。马雪娇介绍,这个工序叫打竹麻,因这一过程枯燥且体力要求极高,造纸工匠们会哼唱着为自己解乏、鼓劲。 他们见什么唱什么,过路的老人、小孩、妇女都可以编成唱词,渐渐地就形成了独特的唱腔——竹麻号子。2018年,夹江的竹麻号子成功申请成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古法造纸技艺
走进大千古法造纸陈列馆,张大千的蜡像映入眼帘。马雪娇介绍,这是根据他42岁那年来夹江时的原型创作的,而他正在使用的这张纸,就是夹江产的书画纸。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张大千曾先后两次来夹江马村镇石堰村寓居,与当地纸农一起研究、改良书画纸的制作技艺,夹江书画纸再次声名鹊起,与安徽宣纸一起被誉为“国之二宝”。
“原来,一张纸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在手工造纸生产车间,看着汗流浃背的工人们,来自成都的彭柯皓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此前,自己只在网上看过古法造纸,而这样身临其境地感受还是第一次,“我们一定不能浪费纸,今后我也会为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主办单位:夹江县融媒体中心 承办单位:夹江县网络舆情中心 制作单位:夹江新闻网站制作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夹江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夹江新闻网凯发k8线路检测的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传真:0833-5657700 e-mail:xbcd@xbcd.net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川新备 06-100048
川公网安备 51112602000106号
" ) );